居家健康监测可以出门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小伙伴对居家健康监测,这个说法并不陌生,但具体怎么做或者需要注意什么,可能不太清楚。哪些人需要进行居家健康监测?需要单独居住吗?能接触家人吗?
居家健康监测人员以及共同居住人员应如何做好防护,减少病毒传播风险?在近日召开的深圳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居家健康管理人员最好单独居住,如果条件不允许,应居住在通风较好的房间,每日加强通风及清洁消毒;减少与同住人员接触,日常生活、用餐尽量在所在房间内,不共用毛巾、餐具等日常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市民应做好手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居家健康管理期间,服从社区管理,不出门、不探视,配合做好核酸检测、自我健康监测等各项防护措施,出现发热等新冠疑似症状及时报告社区,减少疫情在家庭传播风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要求,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本人要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如遇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须外出时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疾控专家提醒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要早睡早起、不熬夜,规律生活,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补充适量维生素C,同时调整好心态。
不限制同住人活动,会导致传播风险吗?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虽都是“居家”,但由于这两类人员感染风险大小不同,场所和管理等要求也有所区别。
对于密接人员、高风险区溢出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二十条”优化措施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由之前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
“两者很大的一个不同,就是居家健康监测不限制其共同居住人员的活动。”王丽萍介绍,而居家隔离人员则在隔离期间赋码,本人和共同居住人员均需严格做到不外出。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限制共同居住人员的活动,是否会造成新的传播风险?刘昀认为,这种情形下家庭共同居住人员感染风险较低,如果做好自身的安全保障是可以正常生活的。“优化后的措施更人性化,更能保证大家的正常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