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借款人还款,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做法。然而却有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生财之路”,向一些借款人提供所谓的“反催收”服务。近日,央视财经频道的一期节目曝光了“反催收”组织通过精心包装逃避金融机构审核,最终给借款人造成了巨大损失的做法,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
“反催收”服务陷阱多
近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少借款人的收入锐减,出现了还款逾期等现象,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了个人征信记录。于是国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反催收、代理投诉等黑色产业链。监管部门在调查非法代理投诉乱象时也发现,代理维权组织与消费者签订服务协议,收取定金,并诱导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信息、银行卡等个人隐私信息,然后集中向监管部门或信访部门重复恶意投诉举报,乘机牟取高额代理手续费。
根据2022年的一次出借者通过法院渠道败诉中,清楚地了解到了借贷者和出借者的关系更为密切,当然这也是针对于查到网贷违规的一种方式,所以说2022年,借贷者“春天”已到,出借者迎来上岸?而2022年的这一举动将会影响到上百万人。
不管是从监管人员的口中,还是从兑现的方案上来看,出借者的回款是跟随着借贷者还款的,而借贷者也是在积极的还款,自2020年开始不少借贷者面临着催收表示协商还款,而这种协商还款,是借贷者想要直接还本金,但是网贷平台的催收人员表示拒绝。

并且催收人员伪造各种信息,曝光通讯录等方式目的就是让借贷者还款,然而我们在北京房山的一个平台出借者败诉得到的理由是,出借者和借贷者有债务关系,出借者是可以要求平台配合找到借贷者,而借贷者也能够直接还出借者的方案,而这正如出借者的想法是只要还本金就可以,同样借贷者也是这样的想法。
所以现在不少出借者已开始采取行动,要求平台出示借贷者的信息,与借贷者进行沟通还款,这对于任何借贷者来说是好事,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借贷者可以正规的还款,再也不用遭到网贷的催收,而且还不上款也可以进行分期,远离了网贷平台的债务关系,直接对接出借人,二、借贷者可以在监管的下的还款不会影响到信用记录,这是重要的。
当然出借者想要上岸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众所周知,有大量的借贷者在平台运营期间都已还款,而且是高息,甚至有些人以平台放高利贷为由而拒绝还款,也或者是已经还清楚本金的和政策上规定的利息,那就需要出借者走法律程序起诉网贷的高管,而且是多个高管。
现在不少出借者已开始采取行动,去了监管做了备案,只有备案之后监管追回了资金会进行兑现,去年不少明星退还了代言费,借贷者进行还款,高管退还的费用都到了平台监管资金中,如果还没有备案的出借者要去备案了,别想着平台会自愿能够还款,这样是做白日梦。

当然,也有不少平台使用了空壳公司进行了套现,如出借者在走法律程序要求借贷者还款时发现这种情况,可立即向经侦报案,一旦借贷者要求协商还出借者资金,出借者会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