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西藏绒布寺,从这座全球海拔最高的寺庙可以远眺巍峨的珠穆朗玛峰。
28岁的汪滔可没有心思去观看真正的珠峰,此刻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天空中的无人直升机上。
5000米高原上大风凛冽,这架叫做“珠峰号“的无人直升机不仅在大风中正常起飞,更能自动悬停,同时还实现了半径1公里的半自动遥控飞行。
汪滔知道,这一次终于成了。

飞翔的无人机
这一天,距离汪滔创立大疆已经3年半了。
大疆取自于大志无疆之意,足以说明年轻创业者的雄心壮志。
但是创业第一年,汪滔只经历了短暂兴奋,创始团队很快便因为各种原因而各奔东西。
最后只剩下一个出纳和汪滔两人。
汪滔没有放弃,老天爷自然也没有把所有门都锁上。
2007年,汪滔找到了自己的导师李泽湘,做老师的自然也明白自己学生的难处。
所谓贵人,关键是别人要知道怎么样才能帮上忙,李泽湘就是汪滔的贵人。
李泽湘不仅投钱,还动员自己的刚毕业的研究生们加入大疆。
这些人可都是电子自动化专业的正规军,大疆的核心技术队伍总算是建立起来了。
大疆当年就发布了直升机飞控XP2.0,可以做到看不到依然可以飞。
2008年,大疆打磨出了XP3.1这款飞控系统,这套飞控系统就是“珠峰号”能够实现无人操作下自动悬停的关键。
汪滔带着这套飞控系统给客户做飞行演示,成功拿到了20套订单。
按照每台2万块计算,就有了400多万的收入,公司开始盈亏平衡。
XP3.1的订单不断,虽然每个月只卖出去几十套,但汪滔已经明显感觉越来越顺利。

汪滔和他的团队
2008年以前,国内的航模主要是固定翼与直升机,很少有人做多旋翼航模。
当同行率先推出多旋翼航模后,汪滔也注意到了。
他买了一架回来研究,结果不能悬停,很快就炸机了。
汪滔和团队一致认为这个东西没有前途,于是放弃了对多旋翼的进一步研究,继续研发直升机飞控。
紧接着,大疆就在2010年推出了新一代直升机飞控 Ace one。
Ace one的重量只有100克,是XP 3.1的1/7,单价也很亲民,降到了1000元左右。
很快,Ace one每个月就有上千台的销量,成为大疆另一条主要的产品线。
大疆开始在国内无人机行业声名鹊起。但对于汪滔来说,大疆的市场还不够大。
要知道,大疆的直升机飞控主要应用在航拍领域,但直升机成本太高不是谁都买得起的。
与此同时,在全球著名的航模爱好者论坛上,很多飞友开始讨论便宜的多旋翼飞控。
汪滔觉得这是个商机,于是重新研究起多旋翼飞控。
很快,大疆推出了多旋翼飞控系统 WooKong-M。
事实证明,汪滔的嗅觉是对的。
这款飞控系统让大疆一下子迈过了年收入千万以及单个产品收入体量过千万的两个门槛。
大疆从此开始不缺钱。
汪滔还要更进一步,2012年,大疆发布世界首款无刷直驱陀螺稳定增稳云台——禅思 Z15 。

大疆云台
一经推出,禅思Z15便在业内一夜爆红,2000美金起价的产品瞬间有了上万台的订单。
2012年,靠着禅思Z15一个产品,大疆的收入就超过了1亿。
创业6年,汪滔和大疆不知不觉从飞行控制系统走进了专业航拍领域,并且成为了行业的顶级供应商。
另一边,航模发烧友却在论坛上热烈讨论后去买机架、飞控、图传、云台后攒一架自己的小无人机。
汪滔又一次注意到消费级航拍市场还是一片空白。
而此时的大疆已经有了自己的成熟的飞控、云台、图传、电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12年大疆推出到手就可以飞的精灵1无人机,几天的订单就已破万。
而让大疆真正出圈的是汪峰向章子怡求婚的仪式上。
白色大疆精灵2搭载着求婚钻戒刷爆了朋友圈,一夜之间,全世界都知道了会飞的大疆无人机。

帮汪峰上头条的精灵2
2016年,大疆在全球苹果零售店中上架了精灵4,又推出了折叠航拍无人机御Mavic。
在性能和价格上,直接断了竞争对手做小型航拍无人机的出路。
汪滔真正做到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创业至今的大疆,已经成为了全球航拍无人机绝对的霸主。
大疆被称为“中国智造”的典范,汪滔也被推上了神坛,一度被誉为无人机世界中的乔布斯。

汪滔
那时正值大疆无人机的黄金岁月,不管是旅游航拍还是军事探测,全球范围内卖的最好的就是大疆无人机。
大疆的logo无处不在。但是当曾经的竞争对手一个个消失时,大疆无人机也遇到了天花板。
征服了蓝天的汪滔,不得不带着大疆走向了另一片陌生领域。
2016年,国内电动车造车新势力受到大洋彼岸特斯拉的刺激,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蔚来的第一辆纯电动跑车EP9刷新了纽北赛道的最快圈速。
对于汽车新人,造跑车是很好的试水办法,因为不需要耗巨资建昂贵的生产线。
特斯拉和蔚来的造车之路也都是从跑车开始,积累造车经验、拔高品牌形象之后,顺势推出量产车。
找了一圈之后,来自瑞典的超级跑车公司柯尼塞格进入了汪滔的视线。
这个因为纯手工打造一年只有生产15台的的小众品牌,造价高达一两百万欧元,一度被视作车迷过滤器。

顶级超跑柯尼塞格
于是,大疆在2017年底投资2000万美元,获得柯尼塞格14.89%的股份,并且还制定了新能源的造车计划。
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2019年1月,柯尼塞格宣布拿到NEVS的1.5亿欧元投资,出让20%股权,并与NEVS组建合资公司生产新能源汽车。
而NEVS的控股股东则是恒大董事长许家印。挥舞着支跑步进场的许家印速度明显比汪滔快多了。
2020年3月,恒大就与柯尼塞格对外发布了首款合作产品——新能源超跑Gemera,全球限量300台,起售价170万美元。
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大疆最终没有通过投资造出一台车。
郁闷归郁闷,但汪滔不会就此放弃。一年后的2021年上海车展,大疆在汽车领域的新面孔出现了。
大疆开始为智能汽车提供“大脑”和“眼睛”——提供智能驾驶、智能泊车的系统方案和零部件。大疆研发的激光雷达也装配到了小鹏的新车P5之上。
大疆车载终于浮出水面,但是却仿佛回到了当年起家做飞控的岁月。

大疆车载正式亮相
但是眼下大多数智能驾驶供应商与车企之间的合作,都只是过渡性的关系。
很多车企最终可能抛弃供应商、自研自动驾驶算法,掌握算法迭代和OTA升级的主导权。
到那时,大疆还是会被迫造车。
更重要的是,现在中国的造车赛道远比当年无人机拥挤得多。
小米、360、OPPO、小牛纷纷宣布造车,而同样跨界做汽车一级供应商的华为目前已经在旗舰店里开卖问界M5,搭载了华为车机系统的长车阿维塔也已经亮相。
留给大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汪滔素来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这使得他的“大众形象”还一直停留在三、五年前少有的几张公开照片:戴灰色鸭舌帽、黑色圆框眼镜,下巴留着一小撮胡须。
他拥有像乔布斯一样的极致专注和完美主义,他的才华与性格上的所有优缺点,帮他创造了这个价值千亿的公司。
但这条路根本不能复制。
天生骄傲的大疆,一直以来的逻辑都是帮客户定义你需要什么产品,就像苹果一样。
但是苹果的造车项目,从乔布斯到库克时代,数千人的工程师团队,低调推进了这么多年,却已经爆出汽车团队已经解散的消息。
苹果造车都这么难,更何况大疆。

大疆的天空和陆地
从某种意义上上,大疆的造车之路不仅是业务的转型,从另一层面讲,也需要汪滔自己从内破茧。
一个鸡蛋,从内打开和从外打开,结局完全不同。
商业如此残酷,却又如此美丽。
大疆和汪滔,小米和雷军,华为和余承东,其实都一样。
唯一的问题是哪一天如果没有了大疆,这个世界不知道又会是谁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