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计欧洲跨境交易总额在2022年将超150万亿美元,且交易量将超4千亿次,复合年增长率(CAGR)约超10%。据可靠调研数据显示,欧洲跨境贸易未来五年中,每年平均移动商务购买量将达约3.1万亿美元,相比前年2.1万亿美元,约增长70%。
据悉,欧洲约有83%的成年人用手机购买各类所需物品,其中上升的智能手机拥有率推动了跨境移动商务的购买量增长。
受疫情影响,我国的外贸数据历史性强势增长。其中,跨境电商尤其引人注目。我们见证着它的蓬勃发展,但也要考虑它未来的去向。本篇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跨境电商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跨境电商这门生意,越来越热闹了。
近期,字节跳动旗下的跨境女装独立站Dmonstudio官网宣布,自2022年2月11日起,Dmonstudio将停止运营。此时距离其域名注册仅仅过去三个多月。
Dmonstudio的创立,对标的是SHEIN——自跨境电商独角兽SHEIN火爆全球后,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争相效仿的典范。
除此之外,字节跳动还在2021年大规模扩张TikTok的电商团队,并在海外上线了独立电商应用Fanno。
字节跳动的海外电商之路显露出不确定性,还需持续观望。
不过,就在Dmonstudio宣布关停同期,还有更多玩家跃跃欲试。
2月15日,据新言财经报道,微信于近期测试了一款跨境电商小程序“云逛全球”,尝试将境外商家与微信用户连接起来;
2月16日,路透社报道称,SHEIN 正在积极扩张新加坡办事处,并已将实际控股公司变更为新加坡公司 Roadget Business Pte。
经历长达十余年的发展,跨境电商这块热土已经聚集了阿里、京东、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诞生了一个个独角兽、上市企业,还有无数热钱涌入。
利好政策更是频繁出台,自2014年海关总署发布的第56号、57号公告,往后数年,国家政策和行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22年开年,跨境电商又迎来好消息——全国将新设立27个跨境试验区,政策红利将会继续释放。
不过,在各方的加持下,跨境电商领域始终没有迎来突破重围的玩家。
直到近两年SHEIN的诞生,才真正出现了一个能在电商巨头亚马逊的领地撕开一道口子的玩家。
与此同时,进入2022年,跨境电商原材料成本上升、物流效率降低等问题还在持续。在美国、印度等地,玩家依然会受到严重的地缘影响。
就在2月18日,美国“恶名市场”名单涉及国内大量企业,其中首次将速卖通列入其中。
2022年,跨境电商这块万亿蛋糕到底怎么吃?
不过,尽管跨境电商十年,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红利期、激烈竞争的淘汰期,但这个市场依旧野蛮。
一直以来,那些看起来成功的平台的服务也并不成熟。
海外电商的配送时效,曾经十分落后,卖家们习惯了“夏天卖冬装、冬天卖夏装”。
直到近几年,中国电商企业才开始拓展业务范围。
从海外仓、第三方仓库,拓展到自有物流网络、跨境电商产业园,而不是像早期一样以网上站点为主。
配送时间变快了不少,但也仅仅从7天内送达,提高到少部分城市地区“72小时”。
2020年疫情影响下的多国居家限制,曾让线上销量爆发。
但进入2021年以后,港口集装箱“一柜难求”等系列事件背后,跨境电商经历了物流、原材料、关税等成本抬高、清关查验困难、物流效率降低的现象,中小卖家的艰难处境,也让平台增长放缓。
地缘影响也在加剧,2月18日,美国“恶名市场”名单涉及国内大量企业,除了首次将速卖通列入其中,跨境电商平台敦煌网今年再次被“点名”。
影响不止于美国,曾有媒体报道,阿里在印度的国际性业务还在不断收缩。
经过长时间的模式探索,巨头们的海外电商之路依然艰难重重,远未到收获期。
一、出海十年,市场依然野蛮
互联网巨头对跨境电商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十余年前。 彼时,随着国内电商行业逐渐饱和,互联网巨头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 阿里于2010年创立面向全球市场的在线批发交易平台——速卖通,并全资收购美国Vendio公司,实现与速卖通的打通; 京东在跨境方面的探索则从2011年开始,相继开通京东英文站、俄文站、西班牙语站等,以进入海外电商市场。 在阿里创立速卖通之前,国内跨境电商经历了早期发展,实现了交易、支付以及物流的完整线上交易链,已经有兰亭集势、米兰网等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兴起。 而兰亭集势以自建站进行销售的方式,便很类似于后来推广开的独立站模式。 而与之相对的便是平台型模式,平台不参与商品的购买与销售,只是交易的媒介。 兰亭集势早在2013年便在美股上市,成为“中国跨境电商第一股”。 当时大多中国电商企业的发展重心依然在国内,阿里、京东的海外电商业务也备受挑战。 2012年,京东英文站上线时,京东商城副总裁石涛曾宣称,要在三年内将京东海外业务做到1亿美元。 但三年过后,京东英文站还是不见起色。 同期,阿里速卖通忙着转型,从C2C正式转向B2C。 在广阔的海外,留给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并不大。 2009年,中美贸易冲突初见端倪,相比之下,欧洲市场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消费能力高,适合中国企业完成出海目标。 这一年,兰亭集势开始推出欧洲站点,才有大批企业开始涌入欧洲。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欧美等高端消费市场大多由亚马逊等头部玩家把持。 中国企业只能避开亚马逊等头部玩家的锋芒,打开俄罗斯等国家,东欧、拉美等地区的新兴市场。 近些年,跨境电商算得上蓬勃发展。根据易观数据,在对外贸易总值中,跨境电商占比逐年提升,从2017年的15.71%提升至2021年10月份的22.03%; 2021年1-10月,跨境电商行业规模达6.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5.47%。